中国政法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
中国政法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学校诞生于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三校政治系、法律系和辅仁大学社会系合并组建为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60年被确立为全国重点大学。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正式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学校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首批“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被誉为“政法人才的摇篮”。学校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文学、史学、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构建了“法科一流、多科融合”的发展格局,在校生规模达16736人(截至2018年数据),教师968人,其中教授307人,博士生导师201人。
中国政法大学教学质量中国政法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法学学科位居全国顶尖水平。学校设有法学、公共管理学、纪检监察学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法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法学、公共管理等博士后流动站。教育教学体系完备,本科批开设法学(含多个特色方向)、哲学、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英语、翻译、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应用心理学、工商管理、国际商务、行政管理等专业,学费标准为5000元至6000元/年。毕业生综合素质高,2021届就业率达98%,应届生平均工资达7500元,毕业5年平均工资跃升至14200元,毕业10年可达20800元。毕业生主要流向机关(13%)、咨询服务(18%)、金融投资(11%)等领域,其中60%毕业生选择在北京发展,展现了强劲的社会竞争力。
中国政法大学历史沿革中国政法大学历史脉络清晰,底蕴深厚:
1952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政治系、法律系及辅仁大学社会系合并,成立北京政法学院。
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
1980s至今: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巩固法学优势,拓展多学科融合,入选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
2019年:马怀德教授出任校长,引领学校进入新发展阶段。
中文名:中国政法大学
外文名: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简 称:法大
院校代码:10053
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教学: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教学资源丰富,体系完善。学校设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学院、法律硕士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9个教学单位。依托诉讼法学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法律史学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证据科学研究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法治政府研究院(北京市哲社基地)、人权研究院等10个校级科研机构,推动科研反哺教学。作为教育部首批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和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学校设立全国首家涉外法治学院和独立建制的纪检监察学院,不断强化新兴学科与交叉领域的人才培养。学校亦建有中欧法学院等国际化平台,致力于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教育教学管理严格规范,学历学位证书(毕业证编号规则前5位为10053,学位证编号为16位)具有完善的防伪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