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
浙江农林大学是一所省属全日制公办高等院校,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天目林学院,2010年更名为现名,迄今已拥有逾60年的本科教育历史。学校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以农林学科为鲜明特色,涵盖农学、工学、管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校区分布于杭州市临安区,包括主校区东湖校区(承担大部分教学)、衣锦校区(部分文科专业及继续教育)及新建诸暨校区(2025年起承担实践教学),总占地3300余亩。2025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约3万人,其中本科生2.4万人、研究生6000人,教职工总数2200余人。学校定位为农林类省重点建设大学,依托学科优势服务国家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
浙江农林大学教学质量浙江农林大学教学质量突出,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扎实的学科基础为支撑。师资力量包括2200余名教职员工,其中多名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学科实力雄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林学获评B+、风景园林学为B;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专业设置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包括应用化学、生物技术、生态学、风景园林等14个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涵盖园艺、林学、园林和木材科学与工程。科研教学融合紧密,设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如林业与生态实验中心,强化产学研结合,暑期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室科研活动,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学校注重国际教育合作,如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开设全英文授课的林学中加合作专业,确保教学与国际前沿接轨。
浙江农林大学历史沿革浙江农林大学的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最初建校时命名为天目林学院,定位为林业教育机构,在56年本科教育历程中逐步发展为以农林为核心的综合型学府。经多次重组与扩建,学校于1966年因政策调整暂停办学,1979年恢复招生并更名浙江林学院,后不断拓展学科门类。2010年,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凸显农林特色和学科融合。此后,学校持续推进内涵式发展,增设新校区和研究生教育体系,2025年完成诸暨校区建设并扩招研究生至6000余人,成为浙江省重点支持的高水平院校。这一发展轨迹反映其从单一林学院向多科性、开放式现代大学的转型,培养体系覆盖本科、硕士及博士教育层次。
中文名:浙江农林大学
外文名:Zhejiang A&F University
简 称:浙农林大
院校代码:10341
浙江农林大学教育教学:浙江农林大学教育教学体系完备,覆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和层次。本科教育设有63个专业,2025年统招计划5389人,包括普通类(如农学免学费)、艺术类和中外合作办学(林学中加合作学费20000元/年);研究生教育年招生量达4565人,硕士涵盖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博士培养聚焦农林核心学科。教学特色显著,设立“求真实验班”提供跨专业方向选择,新农科、新工科和新文科三类班型强调学科交叉;定向培养项目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粮油储检)免学费并保障国企就业。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性,融合理论教学、实验室研究和校外实习,辅以校园网全覆盖和实习基地支持。国际化教育方面,全英文授课项目与UBC合作颁发双学位,学生需通过外语强化考核。奖助体系完善,包括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校长奖学金(最高5万元)及农林学子助学金(3000-8000元/年),确保教育公平。继续教育提供成人专升本及大专层次,满足终身学习需求。整体教育环境强调产教融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