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原中央军委外国语学校)是全国重点军队高等院校,直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现为中央军事委员会职能部门)。学院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是军队培养国际关系、国际战略研究、军事外交、国防外事及各类高层次外语人才的核心基地,被誉为“军事外交官的摇篮”。学院秉承“忠诚、奉献、严谨、求实”的院训,拥有优良的办学传统和辉煌历程,受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幽静,学习氛围浓厚,配备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和完备的生活服务保障体系,通信网络条件处于全军先进水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教学质量
学院始终以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形成了一支以“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为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含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储备机制)。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同时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国防与军事外交需求,涵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国际关系、国际战略学、军事思想、军事外交、国防外事、国际调研等方向,共开设有20余个相关专业,涉及9种外国语教学。拥有完善的学位授权体系,包括多个学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国际战略与军事战略学等学科被列为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并拥有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和全国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出版有《外语研究》(全国外语核心期刊)等高水平学术刊物,为学生提供坚实学术支撑。图书馆藏书丰富(近40万册),电子阅览室可便捷接入国际互联网和国家教育科技网等资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历史沿革
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51年创办的中央军委外国语学校,是新中国为满足军事外交和国防建设对外语及国际事务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设立的首批军事外语院校。1954年6月,在原有基础上正式组建。1963年4月,学院被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标志着其办学层次和重要性得到国家最高层面的认可。1986年,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始终坚持为军队建设和国家战略服务的办学方向,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提升办学实力。2017年,在中央军委深化军队院校改革的背景下,原国际关系学院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多所军队院校及科研机构合并重建国防科技大学,归军委建制领导,标志着学院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中文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外文名: PLA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简 称: 军情院 (IRU)
院校代码: 90003 (原军队系统代码)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教育教学
学院的教育教学体系以培养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本科教育是核心,专业设置紧密围绕军事外交、国际安全、战略研究及多语种高级翻译等领域,强调外语能力与国际关系专业知识的深度结合,培养方案突出军事素养、政治忠诚和涉外业务能力的综合锻造。研究生教育层次丰富,覆盖硕、博及博士后阶段,在多个外语语言文学、国际关系、军事思想等学科领域拥有深厚的培养实力,并与诸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培养(如博士生项目)。学院大力建设“军事外交模拟中心”等特色实训平台,将课堂学习与模拟实践紧密结合。学院图书馆及各系资料室资源充沛,藏书量巨大,中外期刊订阅广泛,并配备高性能电子阅览与检索系统,有力地保障了师生的科研和学习需求。学院实行严格的招生制度,毕业生根据军队需要统一分配至各军事用人单位(如驻外武官、军事研究机构、部队派出机构等),从事国际军事交流、形势研判、翻译、情报分析等相关工作,毕业时通常授予相应的军官衔级(如本科毕业授中尉衔,研究生毕业授上尉衔),为国家军事外交和国际战略研究事业持续输送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