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科技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
烟台科技学院(Yantai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烟台科技”,是一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仙境西路34号。其前身为2005年创建的济南大学泉城学院,2011年迁址至蓬莱,2019年加入中国教育集团。202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功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并正式更名为烟台科技学院。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789亩,建筑面积35万多平方米,设有6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开设33个本科专业和17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约1.8万余人。学校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虽非“双一流”大学,但凭借优良的就业率和就业前景,在民办本科院校中享有较高声誉,曾获“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等荣誉,其本科毕业证得到教育部、社会和雇主的广泛认可。录取时严格按照专业志愿和省级主管部门批准的计划进行。
烟台科技学院教学质量烟台科技学院教学质量突出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教授、副教授、博士为骨干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并持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二是教学条件优越,配备先进的教学设施、完备的实验室(如食品药品综合实验中心)和图书馆资源,持续更新升级硬件环境。三是注重产教融合与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政策引导+产业反哺+教育创新”的联动机制,通过深化政校企合作(如与莱山区科技局及企业共建合作平台),动态适配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真实需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四是学科专业布局合理且丰富,涵盖理、工、管、文、艺术等多个领域,如生物技术、土木工程、网络工程、经济学、广告学、艺术设计等,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学校整体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如2019届达97.33%),多个专业(如网络工程、经济学等)就业率曾达100%,毕业生在省内外均获良好认可,凸显了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效。
烟台科技学院历史沿革学校的历史可追溯至2005年,其前身“济南大学泉城学院”获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11年,学校由济南整体迁址至烟台市蓬莱区办学。2013年,学校成为山东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2019年,学校加入中国教育集团,步入新的发展阶段。2021年5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成功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为“烟台科技学院”,标志着其办学层次的独立与提升。2023年5月,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助融职教公益计划”捐赠仪式暨凤凰数字产业学院在学校揭牌。2024年1月,学校成立电商直播学院;同年1月,其办学模式(“烟科模式”)因在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方面的突出成果,入选“2023年度山东省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大典型案例”。2025年5月,因时任校长马红坤同志硕士学位论文抄袭事件属实,学校董事会为严肃学术纪律,决定免去其校长职务。
中文名:烟台科技学院
外文名:Yantai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简 称:烟台科技
院校代码:14002 (国家代码,前5位41370为地区码)
烟台科技学院教育教学:烟台科技学院的教育教学体系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在学科与专业建设方面,学校设有涵盖工学(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网络工程)、理学(如信息与计算科学)、管理学(如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经济学(如国际经济与贸易)、文学(如汉语言文学、英语、日语、朝鲜语)、艺术学(如艺术设计、摄影)等多学科门类的33个本科专业和17个专科专业,并依托生物技术等特色领域建设科研平台,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在科研与产学研结合层面,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积极开展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申报与研究(如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通过建立政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如联合莱山区科技局举办企业座谈会),推动“科技红娘”作用发挥,促进实验室资源(如食品药品综合实验中心)与产业技术需求对接,搭建“一对一”跟踪服务平台,着力提升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能力。在学籍管理与证书授予方面,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并达到学分要求,准予毕业,颁发署名为“烟台科技学院”的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学历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经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相应学位证书,毕业证和学位证均无一本、二本标注(此为民间说法)。学校持续优化教学方法和质量监控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确保教育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