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业余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简称“电科院”)是一所为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培养信息安全和办公自动化专门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主管部门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学院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富丰路7号,校园占地面积约140亩(7.87万平方米)。截至2025年,全日制在校生约2500人,其中本科生约2000人、硕士研究生约500人(含少量博士研究生)。学校师资力量精干,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超过60%,硕、博士学位占比超93%,多名教师获省部级人才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学院专业设置紧密围绕国家需求,聚焦信息安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拥有本科专业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并与多所顶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在软科2025年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16名。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教学质量学院以培养政治过硬、技术精湛的密码保密与信息安全专门人才为核心目标,教学质量具有鲜明特色。其一,政治素养培养贯穿全程。招生条件严格,要求考生为中共党员(预备党员)或共青团员,并通过严苛的政治审查与面试,确保生源的政治可靠性;在校期间持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保密纪律教育,强化忠诚意识。其二,专业实践能力突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安全实验室、电子技术实训中心等平台,构建了高实践比重的课程体系,并与党政机关、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提供大量实习机会。其三,学业与职业高度衔接。毕业生需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内部国家公务员考试(通过率远高于社会公开招考),考试成绩按ABC等级划分,对应推荐至中央部委、省市直机关或基层机要部门,2022届毕业生中95.35%进入各级党政机关工作。其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教师多具行业实践经验,科研项目紧密对接国家信息安全重大需求,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学院历史底蕴深厚,可追溯至1947年8月由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创办的中央工委青年干部训练班。创建以来,历经多次重要变迁:曾先后更名为张家口军委工程学校、北京机要学校、宣化机要学校等。1981年,学校升格为北京电子专科学校。199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北京电子科技学院。1993年,中南海业余大学(其前身可追溯至毛泽东倡导创办的中南海业余大学,以干部在职教育著称)并入学院,进一步丰富了教育资源。进入21世纪后,学院学科建设快速发展:2003年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011年独立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201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开始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形成完备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均曾题词勉励或作出重要批示。
中文名: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外文名:Beijing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简 称:电科院
院校代码:4211010101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教育教学体系紧密围绕服务国家党政机关的核心使命构建。学科专业布局:以工为主,理、工、管协调发展。本科设有密码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保密管理、行政管理等8个特色专业。研究生教育拥有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电子信息(含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领域)、公共管理(MPA)等专业学位硕士点,并与西安电子科大、中科大、北邮等名校保持联合培养机制。培养模式特色:强调“实战化、定制化”。课程设置深度融合信息安全技术前沿与国家保密工作要求,配备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团队指导实践创新项目;推行“校内国考+定向推荐”就业机制,确保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无缝衔接。教育资源保障:现代化教学设施完备,图书馆、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资源充沛;生活配套完善,学生住宿(本科生4人间、研究生2人间)、餐饮、网络等条件优越;学费与住宿费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本科5000元/年,住宿1200元/年;硕士8000元/年,住宿2400元/年)。育人生态:坚持将政治忠诚教育、保密意识培养与技术能力塑造融为一体,营造严谨务实、忠诚担当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党政机要系统持续输送“又红又专”的高素质人才。